6月19日,我校第十二期“优师大讲堂”在励志楼2402举行。本期“优师大讲堂”由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主办,音乐学院承办,全校本科优师生参加。讲座特邀彭水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教研员查慧兰老师开展“平凡讲台的非凡追求——从教学日常到教育家精神的破圈指南”学术讲座。查慧兰老师在音乐教育领域深耕多年,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,在行业内享有盛誉。活动由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婧瑀主持。
查慧兰老师以“晚会幕剧”形式展开讲座,通过鲜活案例与幽默表达,将教育家精神拆解为六个维度,用“接地气”的语言重构教育理念。她对比张桂梅校长的“燃灯”精神与自己担任晚会导演的经历,笑谈曾在音乐课上用抖音神曲改编古诗的“教学事故”——当《青花瓷》旋律遇上《静夜思》,讲台意外成为学生抢着上台的“舞台”,借此揭示教育家精神的根基在于从“鸡飞狗跳”的日常中捕捉教育契机的敏锐。针对数字化时代挑战,她提出“灵魂Tony”教学法:给学生作业画“音乐表情包”批语,用AI生成五线谱却坚持手写鼓励便签。
在教师成长层面,她分享“三个一”法则:以“幼稚心”带学生用奥尔夫乐器模拟雨声,对抗“教育油腻”;以“斜杠技能”将《孤勇者》改编成五线谱教具,让学生追着期待下节课;以“终身售后”意识为毕业十年学生策划“音乐婚礼”,见证琴童成长为用音乐治愈生活的大人。她还展示基层教师的“不完美瞬间”:因备课太晚在办公室被学生偷偷盖上校服,嗓子哑了用手势指挥合唱时收获全班无声伴奏,“这些没写进教育家传记的碎片,才是教育最烫人的温度”,并现场发起“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”活动,学生们在信中写下“把古诗编成rap”“做会弹吉他的音乐老师”等理想。
在互动环节,优师生们就“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”“年轻教师职业规划”等问题与查慧兰深入交流。她以“把讲台变成快乐星球”的比喻,解答“如何在琐碎中保持热情”的困惑,建议通过“每节课设计一个惊喜环节”“记录学生暖心瞬间”等方式,让教育充满温度。
此次“优师大讲堂”不仅搭建了一个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交流平台,也为各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全体优师生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在中小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,书写属于自己的非凡篇章。
版权所有?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500172号